您當前位置:中國菏澤網(wǎng) > 美文美圖 > 正文
作者: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(fā)表時間: 2025-03-20 09:39
□高自發(fā)
冬天里的一株樹,渾身上下沒有一絲綠意,光禿禿的枝干矗立在冰雪中,根本看不出它是一棵玉蘭。春暖花開時節(jié),即使玉蘭樹發(fā)芽長葉,仍然有人不識得它,只有當玉蘭花碩大如野鴿子般落在枝頭時,才有人驚訝地說:“呀,原來這是一棵玉蘭樹!”
世人判斷一棵樹,往往要靠花或果實,很少有人僅靠枝干或葉子就能知曉樹的名字。所以,一棵樹,如果它還沒有開花或結(jié)果,多數(shù)人就不知道它是什么樹了。這似乎是一個隱喻。生活當中,有很多優(yōu)秀的人不為我們所了解,一旦他們獲得顯著的成績,馬上就會獲得關(guān)注,這和我們在大自然里辨識一棵樹何其相像。
因為花和果而認識一棵樹,和因為成績或名聲而認識一個人,這是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,更是不可阻擋的認知規(guī)律。這似乎在啟示人們,做人就一定要做出點成績——換句話說,你不能是一棵不開花不結(jié)果的樹,否則只能一輩子默默無聞,因為人們就是這樣認知這個世界的。
實際上樹就是樹,開不開花,結(jié)不結(jié)果,都會遵循自己的生長規(guī)律。那么人呢,一個人也應(yīng)該如此吧?或許,我們無需刻意追求開花結(jié)果,更不必強求自己開出與眾不同的花朵,結(jié)出更為碩大的果實。尤其是,當你本是一株婀娜的柳樹,卻非要強迫自己綻放出泡桐那般碩大的花朵,這無疑是對天性的一種扭曲與強求。
很多時候,我們習(xí)慣于以人性的標尺去衡量萬物的天性,卻往往忽略它們本真的模樣。在探索與認知的旅途中,我們更應(yīng)該學(xué)會尊重與理解每一個生命的獨特與美好。當某個凜冽的冬日,我們可以指著那棵光禿禿的玉蘭樹說:“瞧,那是一棵玉蘭樹,雖然它沒有葉子和花,但我識得它!”
人民網(wǎng) 新華網(wǎng) 央視網(wǎng) 中國網(wǎng) 光明網(wǎng) 中國日報 中青網(wǎng) 求是網(wǎng) 山東網(wǎng) 魯網(wǎng)
菏澤市政府網(wǎng) 菏澤文明網(wǎng) 菏澤市紀檢監(jiān)察網(wǎng) 燈塔-菏澤黨建網(wǎng) 菏澤長安網(wǎng) 菏澤廣電網(wǎng) 菏澤市教育和體育局 菏澤市自然資源和規(guī)劃局
中國徐州網(wǎng) 連網(wǎng) 鹽城新聞網(wǎng) 宿遷網(wǎng) 中國淮安網(wǎng) 蚌埠新聞網(wǎng) 阜陽新聞網(wǎng) 淮北新聞網(wǎng) 拂曉新聞網(wǎng) 中國亳州網(wǎng)
舜網(wǎng) 青報網(wǎng) 聊城新聞網(wǎng) 德州新聞網(wǎng) 濱州網(wǎng) 東營網(wǎng) 水母網(wǎng) 中華泰山網(wǎng) 東方圣城網(wǎng) 瑯琊新聞網(wǎ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