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 胡云華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(fā)表時間: 2020-08-20 11:04
“盡管年紀漸長,但我現在的生活,跟以前也沒有什么區(qū)別。享天倫之樂,也享受融入我生活的刻瓷藝術?!币话研″N子擊打刻瓷刀,落在陶瓷表面上,“叮叮當當”的清脆聲響,回響在馬憲榮從童年到如今的每個階段。8月12日,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在牡丹區(qū)吳店鎮(zhèn)鵓鴿堂村的一所小院里,采訪了菏澤市工藝美術大師馬憲榮,聽她講述了與刻瓷有關的故事。
刻瓷已是日常,沒有“退休”狀態(tài)
在有著白墻、廊檐的新農村小院里,推開堂屋門,就見整個堂屋都被設置成了工作室和陳列室。房間靠窗一角,馬憲榮的工作臺上放著各類刻瓷工具和一個白色圓瓷盤。走近了看,就發(fā)現瓷盤表面已經有刻刀刻出的花紋,作品尚在創(chuàng)作階段。
談到與刻瓷的淵源,66歲的馬憲榮回憶起過往的數十年,隨爺爺為鄉(xiāng)鄰刻碗盤、考入山東工藝美術學院、進入成武縣工藝美術廠、作品由各大展會走向世界各地……每段記憶,都在馬憲榮的講述中散發(fā)出獨屬于刻瓷藝術的活力。
“年輕時接受廠里指派,代表全體職工創(chuàng)作肖像刻瓷。時間緊,為了盡可能地展現人物風貌、神采,我查了很多資料,從早上7時許到晚上21時許,除了吃飯時間之外都在工作。當時就是吊著一股精氣神在工作,不愿放松下來。我們這代人,對黨交予的任務會無條件完成。這種工作狀態(tài)持續(xù)了兩周,作品完成、交給廠里后,我心里的那口氣突然松下來,身體立刻就垮了?!瘪R憲榮回憶著年輕時的工作狀態(tài)道。
其刻瓷作品走進各大展會后,馬憲榮接到了諸多來自國內外的訂單??檀尚枰獣r間,從設計到出作品,馬憲榮對每一單都有自己的堅持與反思。
傳播與傳承,她樂在其中
在40余年的刻瓷創(chuàng)作中,馬憲榮創(chuàng)新技藝、形成了個人的藝術風格,獲得上百項世界級、國家級、省市級大獎。她的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館收藏、被贈予多國政要,頭銜與榮譽加身……美譽背后,她先是覺得高興、覺得心血沒有白費,但在真正拿到實物獎章后,她卻很快冷靜,把榮譽放到一邊。
“我很高興,社會、專家對我創(chuàng)作出來的作品給予肯定,但那些作品已經屬于過去,那些評價也是針對過去那段工作的評價。我不會停在某一件作品上,我對每件作品都沒有‘這是最好’的滿足感,我會對每件作品都回頭觀察、反思,希望在下一件作品中能有所改進?!闭勂疬@些觀點時,坐在木椅上的馬憲榮神色中有種屬于創(chuàng)作者的專注和認真。
隨著年齡的增長,馬憲榮愈加重視刻瓷工藝的傳承問題。無論是成立工作室還是成立研究所,她都希望讓刻瓷工藝的實際創(chuàng)作和理論研究都有所發(fā)展。
因為看過更廣闊的世界,走過更遠的路,經歷過刻瓷傳統藝術的沒落與新生,馬憲榮更加明白,一項技藝的傳承何等重要。
除了最初招收學徒式的培訓教學,她的刻瓷工藝研究所吸引到更多有文化、有專業(yè)功底的年輕人;她應邀走進學校、走進各行各業(yè)群體中講授刻瓷技藝,迎接外來研討,參加作品義賣捐助、進行免費培訓……
她希望,自己的努力,能讓刻瓷工藝在傳播與傳承方面活躍起來。
“我今年66歲,現在的生活狀態(tài)跟以前也沒有什么區(qū)別,而且也沒覺得自己步入了老年生活階段。除了繼續(xù)刻瓷,我也常應邀去學校給孩子們上課,介紹、傳授刻瓷技藝。雖然年紀在增長,但我覺得,不管什么階段,人都要有理想,有一分熱就發(fā)一分光。人老了,就想給后人留點兒東西,無論是技藝方面還是精神方面。”
馬憲榮說:“我有個小孫女,現在刻瓷之外能照顧孩子,對我來說就是在享受天倫之樂。而且兒孫們也都喜歡刻瓷,有的也在從事相關工作?,F在,看著小孫女在我身邊學刻瓷,我心里就非常欣慰?!?/p>
除了作為事業(yè)與愛好的刻瓷,馬憲榮還喜歡走路健身。在她目前居住地村莊里,有一段莊稼茁壯、林木繁茂的小路,她每天早晚都會沿著小路慢慢走一圈,看看鄉(xiāng)間風物,享受獨處的時光。
空閑時,馬憲榮會去書店和圖書館,去看看文字世界里的天地。她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:“我印象很深的是,兒子3歲的時候,我在刻一個兩米高的大花瓶,周邊有支架。當時是夏天,他只穿著一件小短褲,爬到架子頂上,兩條腿垂下來,手里拿著小錘子敲敲打打,想要幫我刻。”
也許是在那一刻,馬憲榮真切地感受到了刻瓷工藝關于“傳承”的光明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