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 常魯燕 王燕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(fā)表時間: 2021-05-25 09:19
在菏澤市抗日紀念館的展廳內,擺放著一組炊具:一只鏊子、一根搟面杖和一個風箱。它們的主人叫孫留閣,70多年前,她曾使用這些炊具,為八路軍冀中軍區(qū)回民支隊創(chuàng)建人、抗日民族英雄馬本齋烙過羊油餅。這些看似普通的生活用具背后,折射著血濃于水的軍民魚水情。
1942年是抗日戰(zhàn)爭最艱苦的時期,馬本齋率領回民支隊轉戰(zhàn)在河南、山東一帶,因為長期作戰(zhàn)積勞成疾。當年9月,他帶領回民支隊渡過黃河,來到了抗日堡壘村——鄄城縣軍屯村進行休整。當時正值大災荒,不少人家都揭不開鍋蓋。全村老百姓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,依然你家一把米、我家一把面兌起來,千方百計讓回民支隊戰(zhàn)士吃飽飯。那年景,誰家要是有一只能下蛋的老母雞,可真是金貴!期間,馬本齋身染風寒,軍屯村年輕媳婦孫留閣把自家養(yǎng)的老母雞殺了,給馬本齋熬成湯補身子。她還跑了三十幾家鄰居湊了半瓢白面,烙了羊油餅,給馬本齋送去。
2015年,馬本齋之子馬國超將軍,經多次尋訪,終于找到了當年為父親烙餅的孫留閣老人。已經百歲的孫留閣老人聽說馬本齋的兒子回來了,又支起當年的那只鏊子,取出她珍藏了70多年的那根搟面杖,親自為馬國超烙了羊油餅。當老人用搟面杖挑著一張烙好的羊油餅送到馬國超跟前時,馬將軍激動得留下了淚水。當年,孫留閣老人的家屬將這組炊具捐獻給了菏澤市抗日紀念館。
文/圖 記者 常魯燕 王燕